"步移景换-------颐和园长廊文化"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29 08:40:18
"步移景换-------颐和园长廊文化"观察长廊上的人物画,在排云门以西找出(拍照)有关<<三国故事>>或你们最喜欢的两副并概括主要内容
拜托大家谁知道的解答一下,这个问题我们要交滴~~~谢谢~~~
我可把我一大半的积分分出去啦~~~~

北京颐和园

  1960年颐和园首批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北京西郊,风景优美,是个名园荟萃的地方。颐和园就建在这里,它的前身是清漪园,圆明园的属园。建于万寿山之麓,其西为西湖后改为昆明湖。为清乾隆十五年(1750年),乾隆皇帝为其母后助寿而成。

  1860年,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。1888年,清光绪年间,慈禧利用海军军费和其他款项在遗址上重建,并改名为颐和园。1900年,颐和园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,1903年修复。1908年,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去世。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使用功能从此结束。

  1911年,辛亥革命成功,清王朝被推翻,颐和园作为公园对外开放参观,一直延续至今。 颐和园是目前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,保存最完整、文化价值最高的一座皇家园林博物馆。占地四千三百亩,数十处参观点分布在万寿山和昆明湖岸边。苍翠如黛的万寿山,碧波涟漪的昆明湖,辉煌壮观的建筑群,按造园艺术栽种的各种植物,周围借景及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天然巧成,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精妙绝伦的具有中国鲜明文化特色的山水画卷。

  颐和园长廊东起邀月门,西至石丈亭,全长728米,共273间,中间建有象征春、夏、秋、冬的“留佳”、“寄澜”、“秋水”、“清遥”四座八角冲檐的亭子。长廊东西两边南向各有伸向湖岸的一段短廊,衔接着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临水建筑。西部北面又有一段短廊,接着一座八面三层的建筑--山色湖光共一楼。长廊沿途穿花透树,看山赏水,景随步移,美不胜收。长廊彩绘属于“苏式彩画”,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。它的特点是:主要画面被括在大半圆的括线内(称为“包袱”);无固定结构,全凭画工发挥,同一题材可创作出不尽相同的画面。长廊彩画题材广泛,山林、花鸟、景物、人物均有入画。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数人物故事画。1990年,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、绘画丰富多彩,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。

  我国自古即有在名山大川、园林名胜、楼榭池台等处镌刻题咏的传统。而在颐和园中,镌刻、楹联、匾额更是随处可见。这些匾额楹联或借古喻今,或咏物抒怀,也有的反映整个园林或当前景点的建造特色,甚至联想了祖国各地的山川秀色。这些有限的文字能够揭示出眼前景物的无限意趣,借廖廖数语点出园林山水中蕴涵的特定主题,从而使园林、文学